民宿是鄉村文旅的新型載體,是滿足民眾美好生活需求的新興業態。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大背景下,發展鄉村民宿產業成為實現鄉村振興、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路徑。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鄉村民宿轉型升級的主旋律,《浙江省旅游業發展“十四五”規劃》明確提出“要加快推進民宿集群化、特色化、產業化發展”,進一步發揮民宿對鄉村振興、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。
一、系統把握鄉村民宿“以民為本、以宿衍生”的雙重屬性
鄉村民宿從人民的需求出發,既有生產關系的屬性,滿足人民精神消費、人格修煉的需求,也具有物質生產力方面的屬性,即創造生產價值。因此,鄉村民宿具有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雙重屬性。
第一重屬性,“以民為本”的生產關系屬性。“民”之本義是鄉村民宿發展的核心生命力。與酒店、旅館等住宿業態相比,鄉村民宿是有溫度的,這來源于兩個方面:一是民宿的本體“民居”本身是帶有主人記憶、喜好、地方建筑特色以及鄉村文化元素的載體,經營民宿承載了主人對“家”的情懷。二是民宿的客體“民之生活、民之文化”,民宿重視民居背后的家居式服務、生活式分享、美好生活取向的傳達,特別是民宿主人及其文化情懷與游客的互動和分享。當有情懷的民宿主人,遇見尋覓情懷的民宿住客,由此建立起一種嫁接于鄉村美好生活之上的真善美聯系,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共同富裕在精神文化層面的供需關系。
第二重屬性,“以宿衍生”的生產力屬性。民宿作為游客體驗“理想生活”的重要載體,可以衍生出更為多元的產品和服務。因此,民宿發展能帶動鄉村百姓參與民宿的經營管理或勞務投入,創造生產價值,也通過“民宿+”全產業鏈發展,帶動農產品銷售等生態資源的價值轉化,帶動鄉村旅游蓬勃發展,發揮出“一業驅多業”的溢出效應,助力鄉村產業振興。
二、有效疊加鄉村民宿“生態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”的多元功能
隨著鄉村民宿的規?;?、產業化、品牌化發展,民宿正呈現從住宿單一功能到復合多元功能的嬗變。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,鄉村民宿正深度嵌入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購、娛、商、養、學、閑、情、奇”等元素,實現在生態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功能上的復合疊加。
鄉村民宿復合生態功能,推動村容村貌由“農村”向“景區”轉變,使生態更宜居。鄉村民宿良性發展客觀要求具備良好的外部生態環境。因此鄉村民宿發展得益于“綠水青山”的開發,同時又歸宿于“綠水青山”的保護。有序的規劃、科學的布局、規范的運營,推動民宿成為鄉村生態的重要保護力量。
鄉村民宿復合經濟功能,推動鄉村資源從“沉睡”向“喚醒”轉變,使產業更興旺?!墩憬袼匏{皮書2018—2019》數據顯示,全省民宿投資保持增長態勢。民宿經濟打通了上下游供應鏈和產業鏈,推動鄉村產業結構實現由“傳統”向“現代”的轉變,帶動百姓致富。比如,作為國內“洋家樂”民宿經濟發源地的德清縣,其鄉村民宿已經成為鄉村旅游的重要支撐。
鄉村民宿復合社會功能,推動基層管理從“規范”向“科學”轉變,使治理更有效。民宿發展客觀要求地方政府具備創新實踐的管理能力,協同多方的治理能力,有力推動民宿業主參與鄉村治理,有機融入鄉村社會。例如松陽縣四都鄉將民宿業主納為新鄉賢,聘為鄉村發展顧問。無論是鄉賢的回歸,還是對民宿從業者的業務培訓,依托民宿實施開展的治理探索有助于鄉村治理水平的整體提升。
鄉村民宿復合文化功能,推動群眾工作從“被動”向“主動”轉變,使鄉風更文明。鄉村民宿往往由村民共建共享,它既體現了當地村民的精神面貌,經營性項目也客觀要求村民具備主人翁意識,遵守公約、禮貌待客,利于形成鄉村文明的社會氛圍。同時,強調“民之生活、民之文化”體驗的民宿還天然帶有民俗民風的傳承與保護功能,例如開化縣在民宿經營中融入美食、茶文化、書畫等元素,每年吸引眾多省內外書畫家以文會友,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。
三、推動鄉村民宿成為“綠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銀山”轉化的重要通道
多功能化發展的鄉村民宿,為利益相關主體創造了生態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維度的多重價值。對民宿業主而言,經營民宿有利于個人夢想和個人價值的雙重實現。運營民宿在盤活閑置資源、實現家庭創收的同時,也實現了個人文化情懷的分享。同時,日趨激烈的民宿競爭,逆向驅動民宿業主群體的成長與成熟,不斷提升營銷推廣、品牌打造、業務拓展、產品創新等運營管理能力。對民宿游客而言,入住民宿將帶來精神享受和美學體驗的雙重收獲。節奏加快的城市生活使得游客越發愿意去鄉村獲得暫時的心靈憩息,而有溫度、有情懷的民宿成為游客親近自然、調整狀態、回歸慢生活的重要選擇。于細節處做文化的民宿也為游客創造了體驗民俗文化、傳統文化的美學環境。對鄉村而言,發展民宿成為“綠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銀山”轉化的重要通道。尤其對一些生態資源較豐富但產業基礎較弱的地區來說,發展民宿是撬動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可行路徑。從浙江實踐看,民宿經濟業已成為山區26縣中開化、云和、松陽、縉云等地的重要產業。
鄉村民宿發展態勢良好,但與高質量發展目標相比,當前仍面臨“投資門檻不高,同質化競爭較激烈;收入結構相對單一,抗風險能力較差;產品標準化程度較低,文旅配套不完備;運營能力弱,發展可持續性較差”等問題挑戰。需要從三方面入手,進一步發揮民宿對鄉村振興和促進共同富裕的功能和價值。一是政府主體需積極謀劃“頂層設計+公共服務+品牌推廣”三篇文章,加強頂層設計,為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明確目標和導向,重點加強“特色化+標準化”的指導和部署,提升鄉村民宿發展的高質量公共服務配套水平,同時做好鄉村民宿區域公共品牌的打造、推介、宣傳。二是民宿業主需著力提升“內容創新+運營管理+市場拓展”三項能力,加強民宿產品與服務的創新供給,不斷提升品牌運營、科學管理、市場開拓和客源引領能力。三是創新構建“要素整合+協同管理+主客共享”三項機制,進一步加強機制創新,打通“要素集聚-競爭合作-利益共享”三環節,保障高質量發展的人財物要素供給,尤其要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“三權分置”改革,加快落實農村宅基地及住房“部分流轉部分自用”政策。加強鄉村民宿產業鏈上下游合作,營造良性的區域鄉村民宿生態圈,推動“創新鏈、產業鏈、價值鏈”三鏈齊發。
(作者分別為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智庫專家,浙江工商大學文化和旅游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;浙江工商大學文化和旅游創新發展研究院成員 易開剛 厲飛芹)
聯系我們:317 493 128@qq.com
關于我們 | 法律聲明 | 會員 | 網站廣告 | 報刊廣告
旅游快訊網 版權所有